
新聞資訊
打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,成就專業的行業品牌,提供有價值的行業服務。
在工廠的生產車間里,在醫院的手術室中,在食品的保鮮倉庫內,有一種 “隱形力量” 在默默支撐著各類生產與服務 —— 它們就是工業氣體。從焊接時的火焰到醫療用的氧氣,從食品包裝的保鮮到電子芯片的制造,工業氣體的身影無處不在。但這類氣體大多具有特殊性質(如易燃、易爆、有毒、窒息),若使用不當可能引發嚴重事故。本文將帶你認識常見工業氣體,了解它們的應用場景與安全要點。
一、常見工業氣體:按 “性格” 分三類,特性決定風險
工業氣體種類繁多,按安全風險特性可分為易燃氣體、助燃氣體、有毒及窒息性氣體,每類氣體的 “脾氣” 不同,安全也大相徑庭。1. 易燃氣體:遇火就 “暴躁”,泄漏即高危
這類氣體本身能燃燒,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濃度時,遇明火會爆炸,是工業生產中需重點管控的 “危險分子”。
最常見的 “代表”:
乙炔(電石氣)、丙烷、氫氣、甲烷(工業用天然氣)。
乙炔是焊接、切割的 “必備品”(與氧氣混合燃燒時溫度可達 3000℃以上),但它極不穩定 —— 即使沒有明火,若受到劇烈震動或溫度超過 500℃,也可能自行爆炸。
氫氣是電子工業的 “常客”(用于芯片鍍膜),它的爆炸極限極寬(與空氣混合濃度 4%-75% 均可能爆炸),且火焰無色(不易被發現),泄漏后風險極高。
核心安全點:
儲存容器(如乙炔瓶、丙烷罐)必須遠離火源(距離明火至少 10 米),避免陽光暴曬(高溫會導致瓶內壓力驟升);輸送管道需使用防腐蝕材質(如銅管、不銹鋼管),禁止使用橡膠管(易產生靜電)。
2. 助燃氣體:本身不燃燒,卻能 “火上澆油”
它們自身不能燃燒,但能強烈支持燃燒(如氧氣),或加劇其他物質的燃燒速度,若與易燃物接觸,會讓火勢瞬間失控。
最常見的 “代表”:
氧氣、氯氣、笑氣(氧化亞氮,工業助燃用)。
工業氧氣純度高達 99.2%(遠超醫用氧),是焊接、冶金的 “助燃劑”—— 若泄漏到空氣中,會讓普通可燃物(如布料、木材)的燃燒溫度升高、速度加快(例如:沾了氧氣的棉花遇到火星會瞬間燒盡)。
氯氣雖主要用于消毒、化工合成,但其助燃性極強,若與氫氣混合,即使在黑暗中也會發生爆炸。
核心安全點:
氧氣罐不能與油脂接觸(油脂在高濃度氧氣中會自燃,如戴油污手套搬運氧氣瓶可能引發燃燒);儲存區禁止存放易燃物(如酒精、油漆);管道閥門需專用(氧氣管道禁用銅質閥門,避免摩擦產生火花)。
3. 有毒及窒息性氣體:“無聲入侵” 最致命
這類氣體要么含有劇毒(如氯氣、氨氣),要么會擠占空氣中的氧氣(如氮氣、二氧化碳),導致人體缺氧,且往往無色無味(或有輕微氣味),泄漏后難察覺,危害更隱蔽。
有毒氣體:微量即可致病
氨氣(用于制冷、化肥生產)有強烈刺激性氣味,吸入后會灼傷呼吸道(出現咳嗽、胸悶),高濃度可導致肺水腫;
氯氣(用于水處理、造紙)黃綠色、有刺激性,吸入后會破壞呼吸道黏膜,嚴重時引發窒息。
窒息性氣體:“悄悄奪走” 氧氣
氮氣(工業用途最廣,占空氣 78%,但純氮氣)是 “隱形殺手”—— 無色無味,泄漏后會在密閉空間(如儲罐、地下室)積聚,取代空氣(當氧氣濃度低于 19.5% 時,人體會出現頭暈;低于 12% 時,會迅速昏迷);
二氧化碳(用于食品冷凍、焊接保護)比空氣重,泄漏后會沉積在低洼處(如車間地面),若工人進入未通風的區域,會因缺氧摔倒,無法自救。
核心安全點:
有毒氣體儲存區必須安裝氣體檢測儀(實時監測濃度),配備防毒面具;窒息性氣體使用時,需保證空間通風(如安裝強制排風扇),進入密閉容器前,必須先檢測氧氣濃度(需≥19.5%)。
二、工業氣體的 “應用地圖”:從車間到生活,無處不在
工業氣體被稱為 “工業的血液”,從制造業到醫療、食品,幾乎所有行業都離不開它,了解其應用場景,能更直觀地理解安全管控的重要性。
制造業:焊接、切割與冶煉的 “動力”
焊接時,乙炔 + 氧氣的 “組合” 產生高溫火焰,將金屬熔化;鋼鐵廠用氧氣 “吹煉” 生鐵(去除雜質),用氮氣作為 “保護氣”(防止鋼水氧化);汽車制造中,激光切割金屬需用氮氣冷卻,避免材料變形。
醫療行業:救命與治療的 “支撐”
醫用氧氣(純度 93%±3%)用于呼吸困難患者(如哮喘、術后);笑氣(氧化亞氮)在牙科手術中作為鎮痛劑;氮氣用于冷凍治療(如去除皮膚疣),用低溫(-196℃)快速殺死病變組織。
食品行業:保鮮與加工的 “助手”
氮氣(惰性氣體)用于薯片、餅干包裝(排出空氣,防止食品氧化受潮);二氧化碳用于碳酸飲料(產生氣泡),或作為 “干冰”(固態二氧化碳,-78.5℃)冷凍食品(運輸時保持低溫);氧氣用于水產養殖(增加水中溶氧量,延長魚蝦存活時間)。
電子行業:“精密制造” 的保障
芯片生產中,高純度氮氣(純度 99.999%)用于清潔晶圓表面(避免雜質污染);氫氣用于芯片鍍膜(形成均勻的金屬薄膜);氦氣(惰性、導熱性好)用于冷卻核磁共振(MRI)設備的超導磁體。
三、工業氣體安全使用:“3 大原則”+“5 個禁忌”
工業氣體事故多因 “操作違規” 或 “設備老化”,只要嚴格遵循安全規范,風險可大幅降低。
核心原則:“防泄漏、控火源、強監測”
防泄漏:從儲存到輸送全鏈條管控
氣瓶(如氧氣瓶、乙炔瓶)必須直立存放(用鐵鏈固定,防止傾倒),瓶閥朝同一方向(方便緊急關閉);
連接氣瓶與設備的軟管需專用(如氧氣用藍色軟管,乙炔用紅色軟管,禁止混用),且每 2 年更換一次(避免老化開裂);
管道接頭用專用工具擰緊(如乙炔瓶接口需用 “乙炔專用扳手”,防止磨損導致漏氣)。
控火源:遠離一切 “點火源”
易燃氣體(乙炔、丙烷)使用區,30 米內禁止吸煙、動火(如焊接、切割),禁止使用非防爆電器(如普通開關、手機);
氧氣與易燃氣體的氣瓶,存放時需保持至少 5 米距離(若有防火墻,可縮短至 2 米),避免 “一旦泄漏就混合爆炸”。
強監測:用技術手段 “提前預警”
有毒、易燃氣體的儲存間 / 使用區,安裝固定式氣體報警器(如氨氣報警器、乙炔報警器),報警值設置為 “爆炸下限的 25%”(提前預警);
工人進入可能泄漏的區域(如儲罐區、地下室),需攜帶便攜式檢測儀(掛在胸前,靠近口鼻,及時感知濃度)。
絕對禁忌:這 5 件事 “千萬不能做”
禁止混用氣瓶:氧氣瓶裝氧氣,乙炔瓶裝乙炔,絕對不能 “混裝”(如將氧氣裝入乙炔瓶,殘留乙炔與氧氣混合會爆炸);
禁止敲打氣瓶:氣瓶材質雖堅固,但劇烈撞擊可能導致瓶閥斷裂(如乙炔瓶傾倒后,瓶閥斷裂會引發氣體高速噴出,產生靜電爆炸);
禁止超量充裝:氣瓶有最大充裝量(如 40L 氧氣瓶最多裝 6m3 氧氣),超量會導致瓶內壓力過高,高溫時可能爆瓶;
禁止用明火檢漏:懷疑泄漏時,用肥皂水涂抹接口(冒泡則泄漏),絕對不能用打火機 “試漏”(尤其易燃氣體,瞬間引爆);
禁止在密閉空間長時間作業:如在儲罐、地窖使用氮氣、二氧化碳,必須有人在外監護,每 30 分鐘通風一次,避免缺氧。
四、應急處理:氣體泄漏或中毒?分場景應對
不同氣體泄漏的危害不同,應急處理需 “對癥下藥”,但核心是 “先自保,再處置”。
易燃氣體泄漏(如乙炔、丙烷)
立即關閉氣瓶閥門,熄滅附近所有火源(包括電器開關),打開門窗 / 通風設備(防爆型),人員撤離至上風處(氣體不會順風飄向自己),撥打報警電話(如 119),切勿返回現場。
有毒氣體泄漏(如氨氣、氯氣)
若聞到刺激性氣味,立即用濕毛巾捂住口鼻(氨氣溶于水,可減輕刺激),逆風撤離(遠離泄漏源),到達安全區域后,脫換被污染的衣物(用清水沖洗皮膚),若出現咳嗽、胸悶,立即就醫。
窒息性氣體泄漏(如氮氣、二氧化碳)
發現有人在密閉空間暈倒(可能缺氧),切勿直接進入!先打開所有通風口,用風扇向里送風,佩戴氧氣呼吸器后再進入救人,將患者移至空氣新鮮處,若呼吸停止,立即做心肺復蘇。
工業氣體雖有風險,但只要了解其 “脾氣”,嚴格遵循使用規范,就能讓它始終成為生產的 “好幫手”。作為氣體公司,我們不僅提供合格的工業氣體,更會定期為客戶培訓安全知識、檢查設備(如每年 1 次氣瓶檢測)。若在使用中遇到問題,可隨時聯系我們,專業人員會第一時間提供指導。

咨詢熱線
17371457003
17371457003

微信咨詢

微信咨詢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