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聞資訊
打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,成就專業的行業品牌,提供有價值的行業服務。
低溫氣體儲存是現代工業、能源及航天領域不可或缺的技術。液態氧、氮、氬、液化天然氣(LNG)等氣體需在極低溫度下保存,這對儲存設備的絕熱性能、材料強度及安全系統提出了嚴苛要求。
核心結構:真空絕熱的雙層壁壘
低溫儲罐通常采用雙層真空絕熱結構。內膽由奧氏體不銹鋼等耐低溫材料制成,可承受極寒環境;外罐則選用碳鋼或合金材料,提供物理防護。內外罐間夾層填充珠光砂、泡沫玻璃或高真空多層絕熱材料(MLI),并抽至高真空狀態,有效隔絕熱量傳遞。這種設計可使罐內溫度維持在-162℃(LNG)至-196℃(液氮)以下,減少氣化損耗,保障長期儲存穩定性。
技術突破:材料與絕熱的進化
材料創新是低溫儲存的關鍵。例如,液氫儲罐需采用更先進的真空粉末絕熱或變密度多層絕熱技術,將導熱系數降至10?? W/(m·K),以應對其超低溫(-253℃)特性。同時,內罐材料需兼具低溫韌性,如9%鎳鋼或鋁合金,防止冷脆斷裂。絕熱層設計還需適應內罐因溫度波動產生的脹縮,避免結構應力累積。
應用場景:從能源到航天的多元需求
在能源領域,LNG儲罐是天然氣供應鏈的核心,支撐海上運輸、城市燃氣調峰及工業燃料供應。液氧與液氮則廣泛應用于鋼鐵焊接、醫療冷凍及半導體制造。航天領域更依賴超低溫儲存技術,如載人飛船的液氧系統,需通過高真空多層絕熱確保數月的太空任務中氧氣穩定供給。
安全防線:多重保障系統
低溫儲存的安全風險極高。儲罐需配備壓力傳感器、溫度監測及緊急泄壓閥,實時監控罐內狀態。例如,當LNG儲罐壓力異常升高時,安全閥將自動開啟排放,防止爆炸。此外,儲罐外殼設計防爆層,夾層真空度定期檢測,外層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器與防火系統,確保泄漏時迅速響應。
未來方向:智能化與可持續性
隨著技術進步,低溫儲存正向智能化發展。物聯網傳感器與AI算法實現遠程監控,提前預警潛在風險。同時,新型納米絕熱材料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熱效率,降低能耗。環保要求也推動行業探索碳足跡更低的儲存方案,助力能源轉型。
低溫氣體儲存是科學工程與安全管理精密結合的產物,其技術持續突破不僅保障能源安全,更支撐著人類探索深空的夢想。在科技與責任的共同驅動下,這一領域正邁向更高效、更安全的未來。

咨詢熱線
17371457003
17371457003

微信咨詢

微信咨詢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