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聞資訊
打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,成就專業的行業品牌,提供有價值的行業服務。
氦氣作為半導體制造、醫療影像、航天航空等領域不可或缺的工業氣體,其生產與管理正隨著技術進步和行業需求的變化不斷優化。從技術層面到規范體系,氦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已成為保障安全、提升效率的關鍵。
一、氦氣生產技術:多元路徑與效率優化
氦氣的生產主要依賴三種技術路徑:空分法、天然氣液化法和氫氣還原法。空分法通過低溫精餾分離空氣中的氦氣,雖純度可達99.999%,但高成本使其適用于高精尖領域。天然氣液化法則利用富含氦的天然氣資源,通過低溫分離獲得純度約99%的氦氣,成本較低但受資源分布限制。氫氣還原法通過金屬氧化物還原反應制取氦氣,雖純度僅95%左右,但適用于對純度要求不高的工業場景。近年來,針對低品位含氦天然氣的提取難題,膜滲透技術、吸附分離等新型工藝正逐步突破技術瓶頸,為氦氣生產提供更多可能性。
二、管理體系:安全規范與效率提升的雙重保障
氦氣的管理要求貫穿生產、儲存、運輸及使用各環節。生產端需具備合法許可,配備環保設施與質量管理體系,確保產品合規。儲存環節強調“五勿”原則——遠離火源、避免撞擊曝曬等,并采用通風、分類存儲等措施,如空瓶與滿瓶分區管理,防止過量堆積。運輸方面,交通部2025年新規允許符合條件的氦氣按普通貨物運輸,大幅降低物流成本,破解專用車輛資源稀缺難題,同時仍需確保氣瓶密封、固定及通風條件。使用過程中,防爆設備、壓力控制(余壓維持5MPa以上)及良好通風成為核心安全要素,避免窒息風險。
三、行業趨勢:技術融合與規范升級
當前氦氣行業面臨資源稀缺與需求激增的矛盾。一方面,放射性礦物衰變法雖能利用α粒子衰變獲取氦氣,但輻射防護與成本問題制約其規模化應用。另一方面,低品位天然氣提氦技術的突破成為焦點,如膜滲透與吸附工藝的優化,有望降低生產成本。管理層面,新規推動的“普貨運輸”模式不僅釋放物流效率,更倒逼企業強化包裝標識與追溯系統,確保豁免條件下的安全可控。此外,環保要求推動氦氣回收技術發展,減少資源浪費。
氦氣的生產與管理正走向技術革新與規范協同的軌道。從多元生產技術的選擇到全流程安全管控,再到政策驅動的效率提升,行業需在保障安全底線的前提下,持續探索低成本、高純度與可持續的氦氣解決方案,為科技進步與產業應用提供堅實支撐。

咨詢熱線
17371457003
17371457003

微信咨詢

微信咨詢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