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聞資訊
打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,成就專業的行業品牌,提供有價值的行業服務。
二氧化碳(CO?)作為自然界中的重要物質,既是生命活動的產物,也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原料。其生產方式貫穿自然循環與人為活動,隨著科技進步,CO?的生產技術正從傳統排放轉向綠色轉化,為全球減排與可持續發展開辟新路徑。
一、自然與工業:傳統二氧化碳生產途徑
自然界中,CO?的產生遵循生態平衡規律。動植物呼吸作用、有機物分解腐爛、森林火災等自然過程不斷釋放CO?。工業革命后,人為活動成為CO?排放的主要來源:化石燃料(石油、煤炭、天然氣)的燃燒、化工生產(如尿素合成、塑料制造)、鋼鐵冶煉等高碳排放行業,每年向大氣中注入數以億噸計的CO?。這些傳統生產方式雖支撐了現代文明,卻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危機。
二、綠色轉型:二氧化碳的資源化生產
面對氣候挑戰,科學家將目光轉向CO?的“變廢為寶”。2025年,CO?轉化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,成為綠色生產的新范式。其中,電化學合成技術通過電解CO?與水生成合成氣,再經催化反應生成甲醇、合成油等燃料;熱化學合成利用高溫與催化劑將CO?與氫氣轉化為烴類化合物,實現能源循環;生物化學合成則借助微生物代謝,將CO?轉化為生物柴油、生物乙醇等可再生燃料。這些技術不僅減少大氣中的CO?存量,更構建了清潔的能源供應鏈。
三、創新突破:從實驗室到工業應用
中國科研團隊在CO?利用領域成果顯著。2023年,《自然》雜志報道的“兩步法CO?制乙酸技術”引發全球關注:通過新型銅-銀合金催化劑,將CO?電還原為一氧化碳,再高效轉化為乙酸。該技術突破選擇性低、效率差的瓶頸,實現連續820小時穩定生產,能量轉化效率達世界紀錄。乙酸作為化工基礎原料,其“零碳生產”路徑不僅緩解傳統工藝的碳排放,更推動化纖、醫藥、塑料等行業向綠色制造轉型。
四、多元應用:二氧化碳的產業鏈延伸
除了能源與化工領域,CO?的資源化應用正拓展至更多場景。在食品工業中,超臨界CO?萃取技術取代傳統有機溶劑,高效提取植物精油與營養成分;環保領域利用CO?進行煙氣脫硫,減少工業廢氣污染;農業中通過CO?濃度調控,提升溫室作物產量。此外,CO?作為制冷劑的替代品,在空調、冷鏈運輸中降低氟利昂排放,其市場價值與日俱增——2024年數據顯示,全球食品級CO?需求年增長率達15%,產業鏈持續擴容。
五、未來展望:技術革新與生態平衡
當前,CO?生產技術正從“末端治理”轉向“源頭轉化”。催化劑材料革新、反應過程能量優化、低成本規模化生產等方向成為研究熱點。隨著可再生能源(太陽能、風能)與CO?轉化技術的耦合,分布式清潔能源存儲系統有望實現:過剩電能驅動CO?合成燃料,再按需釋放能量,構建“碳-能”循環網絡。這一技術體系不僅助力“雙碳”目標,更重塑人類與碳元素的共生關系。
從自然呼吸到工業排放,再到綠色合成,二氧化碳的生產方式折射出人類文明與自然的博弈。通過科技創新將“排放負擔”轉化為“資源財富”,既是應對氣候危機的必由之路,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。未來,隨著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,CO?或將書寫新的物質文明篇章。

咨詢熱線
17371457003
17371457003

微信咨詢

微信咨詢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