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瓶作為儲存和運輸壓縮氣體、液化氣體的壓力容器,在工業(yè)生產(chǎn)、醫(yī)療、科研等領域應用廣泛,但其使用涉及高壓、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質,操作不當易引發(fā)爆炸、中毒等安全事故。以下是氣瓶使用的關鍵要點,涵蓋安全操作、日常管理等核心內(nèi)容:
外觀檢查
介質與標識核對
安全附件檢查
放置與固定
氣瓶需直立放置,并用支架、鐵鏈等固定,防止傾倒(尤其是氧氣瓶、乙炔瓶等,傾倒可能導致瓶閥損壞引發(fā)泄漏)。
避免陽光直射、靠近熱源(如明火、暖氣、高溫設備),遠離易燃物、腐蝕性物質,氣瓶與明火的安全距離不小于 10 米(乙炔瓶等易燃易爆氣瓶需更遠)。
室外使用時需采取防曬、防雨措施,低溫環(huán)境下防止氣瓶凍裂(如乙炔瓶凍結時嚴禁用火烤,可用溫水解凍)。
開啟與關閉
開啟瓶閥前,需確認連接管路無泄漏、終端設備(如焊炬、儀器)處于關閉狀態(tài),操作人員站在瓶閥側面(避免正對瓶口,防止氣體噴射傷人)。
緩慢開啟瓶閥,聽到 “嘶嘶” 聲時暫停,確認無泄漏后再完全打開(氧氣瓶等高壓氣瓶嚴禁快速開啟,防止氣流摩擦產(chǎn)生靜電)。
使用完畢后,先關閉終端設備,再關閉瓶閥,釋放管路內(nèi)殘余氣體,最后拆卸連接部件。
介質使用規(guī)范
嚴禁用盡氣瓶內(nèi)氣體,需保留一定余壓(通常不低于 0.05MPa),防止空氣或雜質進入瓶內(nèi),且便于下次充裝時檢驗。
不同介質氣瓶的連接工具(如軟管、接頭)需專用,嚴禁交叉使用(如氧氣軟管為紅色,乙炔軟管為黑色,不得互換)。
輸送易燃易爆氣體時,需使用防爆工具,避免產(chǎn)生火花;輸送有毒氣體(如氯氣、氨氣)時,需佩戴相應防護用品(防毒面具、手套等),并在通風良好的環(huán)境操作。
儲存要求
氣瓶需分類存放,易燃易爆氣瓶(如乙炔、氫氣)與助燃氣瓶(如氧氣、氯氣)必須分開存放,間距不小于 5 米,且遠離火源。
儲存場所需通風良好、干燥整潔,避免潮濕導致瓶體腐蝕,地面為不易產(chǎn)生火花的材質(如水泥地),嚴禁堆放雜物。
空瓶與實瓶需分開存放,并標注 “空”“滿” 標識,防止誤操作。
搬運注意事項
搬運時需輕裝輕卸,嚴禁拋、摔、滾、撞,可使用專用氣瓶推車,禁止肩扛、背馱。
搬運前檢查瓶帽、防震圈是否齊全,關閉瓶閥并旋緊瓶帽,防止瓶閥受損。
吊裝氣瓶時,需使用專用吊籃或夾具,嚴禁用電磁起重機、鏈繩直接捆綁氣瓶(防止摩擦產(chǎn)生靜電或損壞瓶體)。
泄漏處理
火災與爆炸
建立氣瓶臺賬,記錄氣瓶編號、充裝日期、檢驗周期、使用情況等,定期檢查并更新。
禁止私自更改氣瓶鋼印、顏色標識,嚴禁自行充裝或改裝氣瓶(需由具備資質的單位操作)。
長期停用的氣瓶需放盡余氣,妥善存放于干燥、通風處,定期檢查狀態(tài)。
氣瓶使用的核心原則是 “安全第一、規(guī)范操作”,嚴格遵循上述要求可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風險,確保氣體輸送和使用過程的穩(wěn)定可靠。